为什么 GPT-5 很糟:社区的反弹

GPT-5 推出的意外后果

自从盛大亮相以来,各大论坛上的用户纷纷表达了对 ChatGPT-5 的挫败、失望,甚至愤怒。本该是对话式 AI 的又一次飞跃,却迅速演变成一连串的失误:过度炒作的承诺、功能退化,以及可疑的企业动机,让许多人感到被辜负。下面,我们来拆解这个最新版本为何惹来如此多的怒火。

DAVID YANG

发布于 Aug 8, 2025 • 4 分钟阅读

Cover Image

1. 炒作周期再次上演

许多人指出,那套戏剧化的铺垫如同当年对 GPT-4 的营销攻势,结果却依旧令人失望。所谓“革命性突破”的承诺在日常问答中并无实感提升。老用户形容这像似曾相识:响亮的新闻稿之后,是实际使用时的平平无奇。

2. 性能倒退与“幻觉”频发

GPT-5 并未带来更聪明的答案,反而在基础事实面前频频绊倒、胡编细节。用户报告了各种离谱错误,比如连字母个数都数错,或对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也拒答。编程能力下滑,代码片段被搞得又臃肿又不好用。幻觉式回应与前后不一的语气,让人感觉像在和一个“性格分裂”的 AI 说话。

3. 移除旧版模型

打着“简化产品”的旗号,更老、更可靠的版本被藏在不起眼的开关后面。Pro 订阅用户失去了对那些曾在小众场景里表现完美的 GPT-4.x 变体的便捷访问。没有模型选择权,用户被迫接受更差的体验,一旦 GPT-5 失手,也无从退回。

4. 企业在成本上优先于用户需求

在幕后,预算考量似乎凌驾于真正的创新之上。为减轻服务器负载并提升股东回报,GPT-5 的基础设施被精简。批评者把这比作“拉高出货”的套路:先把升级炒热,把用户一股脑迁过去,然后坐享成本节省。

5. 情感后座力与社区的哀伤

对一些人来说,AI 不只是工具,还是陪伴。突如其来地换成一个更冷漠、更反复无常的模型,引发了真切的哀悼。有人把失去 GPT-4 那股被感知的温度比作在悼念一位朋友;也有人警告,当你依赖一个不稳定的聊天机器人时,身心健康会被一点点侵蚀。

6. 边际收益递减与 AI 疲劳

老牌怀疑论者早就预言过:每次迭代的收益越来越小、挫败越来越大。曾热情拥抱“通用人工智能”到来的人,如今不得不面对只有“微调”的现实。那条被吹捧为通向“真正 AI”的道路,如今更像一台跑步机——炒作更快,原地踏步。

结论:呼吁问责

ChatGPT-5 的发布凸显了一个关键教训:真正的进步需要实质,而不是作秀。用户渴望的是可靠性、透明度与尊重——而这些在这次发布中明显稀缺。要重建信任,就必须把有意义的改进放在首位,保留用户的选择权,并收敛营销野心。